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测评 汽车测评

奔驰戴姆勒电瓶在哪里_奔驰戴姆勒混合动力锂电池

tamoadmin 2024-09-16 人已围观

简介1.吉利将投产奔驰下一代发动机,混动系统,比沃尔沃还先进?2.吉利联手戴姆勒开发下一代混动系统,透露了什么风向?3.国轩之后孚能再受追捧,奔驰为何入股非主流电池企业?4.传闻比亚迪将向戴姆勒供应刀片电池?5.戴姆勒谈中国研发 技术中心2021年启用在强势的供应商面前,谁都不会选择把鸡蛋只放在一个篮子里。7月3日,奔驰宣布持股动力电池电芯制造商孚能科技,将持有孚能科技约3%的股份。为此,戴姆勒大中华

1.吉利将投产奔驰下一代发动机,混动系统,比沃尔沃还先进?

2.吉利联手戴姆勒开发下一代混动系统,透露了什么风向?

3.国轩之后孚能再受追捧,奔驰为何入股非主流电池企业?

4.传闻比亚迪将向戴姆勒供应刀片电池?

5.戴姆勒谈中国研发 技术中心2021年启用

奔驰戴姆勒电瓶在哪里_奔驰戴姆勒混合动力锂电池

在强势的供应商面前,谁都不会选择把鸡蛋只放在一个篮子里。

7月3日,奔驰宣布持股动力电池电芯制造商孚能科技,将持有孚能科技约3%的股份。为此,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将投资数千万欧元参与孚能科技的首次公开募股。今年3月,孚能科技已经成功过会。

从此协议的关键内容包括开展高新电芯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并大力提升成本竞争力,技术重点包括通过提高能量密度、缩短充电时间来实现续航里程的大幅提升,这项协议将保障梅赛德斯-奔驰在电动化战略进程中的动力电池电芯供应,而孚能科技则可以确保其内的产能建设。

根据官方消息,为满足德国梅赛德斯-奔驰工厂不断增长的电池需求,孚能科技将在比德菲尔特-沃尔芬打造一座动力电池工厂。该工厂将创造多达2000个新的工作岗位,且将按照碳中和标准进行工厂设计。

戴姆勒股份董事会成员、负责大中华区业务的唐仕凯表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并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我们已经与一些实力强劲的中国伙伴们开展互信合作,不仅致力于本土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也一次增强我们的全球竞争力。通过首次入股中国动力电池电芯制造商,我们将进一步挖掘与中国高新科技合作伙伴的合作潜力,以支持我们在全球范围推进电动化战略。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中国的本土研发、生产和购等。”

对奔驰来讲,牵手孚能科技,将成为奔驰实现”2039愿景”的重要里程碑。2019年,奔驰首次发布“2039愿景“,即到2039年,奔驰将停止销售传统内燃乘用车,到2030年时,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比达50%。

进入2020年,奔驰在碳中和和电动化转型方面的决心更加坚定。今年5月的媒体交流会中,戴姆勒集团董事长康林松重申碳中和在集团未来发展中的地位——恪守碳中和和数字化战略,是奔驰目前和未来最主要的任务,也是转型的重要一部分。同时,宣布提前碳中和,将在2022年在欧洲实现乘用车生产碳中和的目标拓展至全球。

如唐仕凯所言,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深入布局本土电池工厂,将在奔驰未来的电动化过程中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推进奔驰电动化进程,提升整体竞争力。有关消息显示,孚能科技作为供应商可尽早参与到奔驰EQ产品下一代的项目当中。

戴姆勒股份公司负责集团研发的董事会成员、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兼首席运营官马库斯·谢弗(Markus?Sch?fer)表示:“通过在战略层面拓展双方的业务关系,我们正加速推进产品阵容的电动化。通过这一协议,我们将为动力电池电芯开发领域带来我们的专业经验。同时,我们也将为孚能科技的德国新工厂赋能,促进这一关键技术领域在德国的发展和成熟。”

而关于为何奔驰选择孚能,也有章可循。

二者早在2018年就已经有了合作往来。2018年12月,孚能科技与戴姆勒签订了从2021-2027年的供货协议,供货规模合计140GWh,可供应280万辆纯电动车,价值200亿欧元,这一举动,几乎直接让孚能科技占据了戴姆勒第一大供应商的位置。

去年夏天,奔驰又与孚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达成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利用水能、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生产动力电池电芯,例如,包括EQS纯电动豪华轿车在内的下一代EQ车型将部分配备碳中和生产的动力电池电芯。

除此之外,孚能在几年之间也越来越为人所知。

国内动力电池几乎处于宁德时代“一手遮天”的状态下,提及孚能也许并不被大多数人知晓。而实际上,在软包电池领域,孚能科技一直占据龙头地位,并在技术路线上处于优势。

2009年成立的孚能科技以软包电池见长,其早在2015年就实现了220Wh/kg三元软包动力电池的量产,远远高于当时150-180Wh/kg的平均水平,领先于国内其他动力电池公司。

2017年到2018年间,孚能连续斩获软包三元动力电池装机量第一名。随着车企不断推进电动化进程,大众、奔驰、现代等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开始用软包动力电池路线。这也再次给了孚能科技上升的空间。

根据锂电池大数据的统计,2019年实现软包电池装机企业共有26家中,孚能科技以1205.6/MWh的装机量占据全国第一,市场占有率达21.5%,总装机量相当于宁德时代的两倍。

戴姆勒与孚能科技走向更深一步的合作,更像是水到渠成的结果——戴姆勒决心加速电动化和碳中和的进展,相比两年之前的孚能科技拥有更大的体量和供货能力。

目前,孚能科技拥有江西赣州、江苏镇江与德国三大生产基地,预计到2020年末,孚能科技国内总产能将达到40GWh。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宁德时代以32.5GWh的出货量占据全球第一,这也就以意味着如果孚能科技能达成目标,其将有可能争夺国内第一出货量的动力电池厂商的位置。

再看如今国内动力电池局面,大众入股国轩高科,宁德时代占据大半个车企朋友圈,比亚迪自称一派,这分明不是动力电池厂商之间的竞争,而是车企在未来国内新能源市场的斗争准备的,奔驰更不能落后。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吉利将投产奔驰下一代发动机,混动系统,比沃尔沃还先进?

车东西(chedongxi)文?|?小路

车东西消息,梅赛德斯-奔驰宣布将持有中国动力电池制造商孚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孚能科技)3%的股份,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

据了解,与孚能科技的合作是奔驰“2039愿景”碳中和的一部分,双方合作内容主要是开发高新电芯技术和推动该技术产业化,其中技术开发的重点包括提高电芯能量密度、充电速度和车辆的续航里程。

不仅如此,为了满足德国的梅赛德斯-奔驰生产工厂对电池电芯的需求,孚能科技还将在德国东部的比特菲尔德-沃尔芬建造一座电池工厂,该工厂将会对外提供多达2000个工作岗位。

▲奔驰官方文件

一、奔驰与孚能科技深化合作?持有其3%股份

今日,梅赛德斯-奔驰对外宣布,奔驰将入股中国孚能科技,持有其3%的股份,继续与这家中国动力电池供应商展开深入的战略合作。

据悉,为了入股孚能科技,奔驰母公司戴姆勒已经准备了数百万欧元的资金参与该公司的首次公开募股,目前戴姆勒正在申请有关监管部门批准。

在入股孚能科技后,奔驰还有机会在孚能科技的监事会中提名一位代表,戴姆勒董事会成员兼梅赛德斯-奔驰CEO?Markus或将在一年后担任此职位。

另一位戴姆勒董事Hubertus?Troska表示,奔驰通过入股中国电池制造商继续深化双方战略合作,将进一步挖掘和提升中国合作伙伴的发展潜力。这将对戴姆勒在全球推进电动化的规划提供支持,增强其品牌竞争力。

二、孚能科技将在德建厂?提供2000个工作岗位

据了解,与孚能科技的合作是奔驰“2039愿景”碳中和的一部分,双方将主要致力于高新电芯技术的开发和其产业化的进程,其中的技术重点包括提高电芯能量密度、充电速度和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2039愿景”是戴姆勒在2019年所提出的战略规划,该战略规划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碳中和”(零排放生产运营),具体包括产品电动化,运营生产以及供应链等领域实现零排放。

在最重要的产品电动化方面,戴姆勒2030年时,销售的乘用车中有50%是新能源车型,到2039年时,全部乘用车则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奔驰在今年年底推出5款纯电动车型和20款插电混动车型(包括A级到S级轿车和GLA到GLE多型SUV)。目前EQC纯电动SUV车型已经上市。

奔驰还宣布,为了满足德国梅赛德斯奔驰工厂的生产需要,孚能科技将会在德国东部的比特菲尔德-沃尔芬建造一座动力电池工厂,该工厂将为当地提供2000个工作岗位。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电池工厂在一开始就是按照“碳中和”的标准所设计的。

结语:奔驰加快向电动化方向发展

汽车行业向电动化的发展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作为豪华品牌的奔驰也在实施着自己的电动转型。

据了解,奔驰正在世界各地积极布局动力电池的生产网络,在不久的将来,奔驰在三个大洲,七个地区将拥有九家电池工厂,以保证自身动力电池供应的稳定与可靠。

此次,奔驰入股孚能科技深化了与电池制造商合作的同时,也将促进奔驰在电动化方面的转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吉利联手戴姆勒开发下一代混动系统,透露了什么风向?

据外媒报道,戴姆勒(梅赛德斯-奔驰母公司)将与吉利于2024年起合作制造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下一代发动机。戴姆勒负责技术研发,并在欧洲保持该发动机生产能力,吉利仅在中国生产该发动机。目前,吉利旗下主力车型使用的1.5T、2.0T涡轮增压发动机技术均源自沃尔沃体系。在此之间,戴姆勒已与吉利控股合作三个项目。

2018年2月24日,吉利集团有限公司收购戴姆勒9.69%股份。随后,戴姆勒表示或将与吉利展开合作。同年10月24日戴姆勒开启了与吉利合作的首个项目—合资成立高端专车出行服务公司,也就是如今的耀出行。

2019年3月28日双方又宣布50:50持股成立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致力于将smart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同年9月9日,吉利再次与戴姆勒共同投资德国创新公司Volocopter。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国轩之后孚能再受追捧,奔驰为何入股非主流电池企业?

吉利与戴姆勒又联手“搞事情”。

11月21日,吉利发布消息称,戴姆勒股份公司(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母公司)、吉利控股集团(沃尔沃汽车母公司)拟就一款用于下一代混动车型技术的高效动力系统展开合作。

具体来看,吉利与戴姆勒将利用双方全球研发网络,共同开发用于混动技术的下一代汽油发动机。该发动机将于合作方在欧洲和中国的发动机工厂生产,有可能被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及其在华现有合作伙伴用,并用于包括沃尔沃汽车在内的吉利控股旗下的品牌组合。

吉利与戴姆勒拟共同开发用于混动技术的下一代汽油发动机;来源:吉利控股

吉利与戴姆勒合作不断深化

此次吉利与戴姆勒合作,情理之中,且并非意料之外,这源于双方早有渊源。

2018年2月,吉利集团有限公司(由李书福拥有、吉利控股集团管理)宣布,其已通过旗下海外企业主体收购戴姆勒股份公司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尽管在收购过程中,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因认为此次收购有违规嫌疑,表示将考虑对相关方进行罚款,但最终在2018年年底,该机构已结束对此次收购事项的调查,并决定不对吉利进行任何罚款。这意味着,吉利已切切实实成为戴姆勒第一大股东。

作为戴姆勒长期战略投资者,吉利一直在寻求合作机会,目的也很明确,即希望通过协同与分享来占领技术制高点。据悉,在此次针对混动系统的合作之前,吉利与戴姆勒已合作三个项目。

首先,携手布局高端共享出行。2018年10月,戴姆勒出行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与吉利控股集团管理的吉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宣布,双方将在中国组建合资公司,提供高端专车出行服务。该合资公司总部设在杭州,双方持股比例为50:50。2019年12月,聚焦高端专车出行服务的品牌“耀出行”在杭州正式启动。据悉,目前耀出行已在杭州、广州、成都、西安等城市开展运营”。

其次,联合运营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smart。2019年3月,吉利控股集团和戴姆勒集团宣布,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致力于将该品牌打造成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合资公司总部设在中国,双方各持股50%。今年1月,经相关监管部门批准,双方组建的smart品牌全球合资公司“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合资公司全球总部设在宁波杭州湾新区,在中国及德国分别设立营销中心。今年7月,smart欧洲有限公司建立,作为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将负责未来smart在欧洲市场的供货、销售和售后服务。

smart全球总部项目落户宁波战略签约仪式;来源:吉利控股

此外,共同布局低空出行领域。2019年9月,德国城市空中出行公司Volocopter宣布,完成C轮首轮共融资5000万欧元,由吉利控股集团领投,戴姆勒股份公司也参与投资,双方各持股10%。

通过以上可以看出,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吉利与戴姆勒的合作都在不断扩展,而以此为背景来看双方此次在混动领域的合作,就可谓顺理成章了。

联合开发混动系统是转型之需

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汽车发展的一个方向,已为业界所广泛认可,以特斯拉、比亚迪、蔚来、小鹏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市值一度赶超丰田、通用、福特、宝马等老牌车企巨头的现象背后,亦可见资本市场对这一趋势的肯定。最重要的是,在政策、技术等多因素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销量正在持续增长。

在此背景下,吉利和戴姆勒为何选择加码混动系统?

事实上,车企混动系统的布局与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路线并不矛盾,甚至可以说是在为后者铺路。因为从目前来看,面对汽车电气化的冲击,虽有企业在全力发展纯电,但对于多数传统车企来说,更多是通过混动来逐步实现转型。

这并不难理解,尽管纯电市场发展迅速,但无论是市场体量、产品成熟度,还是基础设施建设,都远不及传统燃油车市场。当前传统燃油车依然占据着九成左右的市场。另外,如若完全转型纯电,传统车企将面临产线的大面积更换,以及各类基础设施的重新建设,这会给车企带来极大的挑战。

正因如此,例如丰田、本田、上汽、广汽等诸多传统车企在发展纯电车的同时,也布局了混动技术。吉利和戴姆勒奉行的也是这样的策略,按照他们的说法,双方都将高效动力系统技术视为当下汽车工业转型的核心之一,该领域的技术将加速向零排放出行的转型。

从戴姆勒方面来看,同吉利控股集团及旗下品牌此次的合作项目是梅赛德斯-奔驰未来整体动力系统战略的组成部分。戴姆勒相关负责人表示,其愿景依然是实现碳中和。“戴姆勒致力于到2039年实现乘用车新产品阵容的碳中和。各种动力系统的逐步电动化是我们驱动系统战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此,我们正在系统化地推进产品转型,希望至2030年混动和纯电车型在乘用车全球销量中的占比过半。”

从吉利方面来看,吉利的新能源策略是纯电和混动并行。据悉,其已在节能环保、电气化与新能源等相关领域,形成“高效燃油动力”和“多元化新能源”两大并行节能减排路线。

在积极布局纯电动领域的同时,吉利方面认为,混动技术是短期内满足国家排放要求,以及成本效益的首选,吉利在这方面的技术储备和制造能力基本已经搭建完成。据透露,吉利第二代混动产品将于明年推向市场,节能效率进一步提升。

另据了解,在核心的电控软硬件系统方面,吉利已拥有48V、高压混动、纯电动、车身控制、高压电机控制及燃料电池系统控制及软件的开发能力,掌握了新能源VCU、IPU、BMS等核心零部件技术,并均已实现量产应用。

当然,对于吉利和戴姆勒来说,联合开发下一代混动系统,还有利于通过规模效应实现成本优势。吉利方面表示,此次合作既是加大对清洁高效动力总成及混合动力系统研发投入和应用力度的体现,也出于规模效应的需要。戴姆勒方面则指出,在戴姆勒,新成立的梅赛德斯-奔驰动力系统部门将牵头这一合作项目,提高成本优势。

抢占混动市场份额正当时

今年10月27日,在2020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李骏院士宣布,2.0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正式发布。其中,他提出至2035年,我国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各占一半,传统能源动力乘用车将全部转为混合动力,从而实现汽车产业的全面电动化转型。

这意味着,推动传统燃油车全面向混合动力汽车转变的发展方向已明确,这也势必会引发车企在混动领域展开更多布局。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副秘书长叶盛基近期在接受访时表示,目前各家汽车企业对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投入显著加强,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一汽、东风、上汽、长安、奇瑞、比亚迪等都已投入了大量资金和,混合动力汽车已完成样车开发,部分已经实现小批量上市。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很多车企在混合动力汽车方面缺乏足够的技术储备,要在不到15年时间内全面转型,无疑将面对较大挑战。即使对于早年便开始布局混动技术的吉利来说,亦是如此。从这一点来看,吉利联手戴姆勒开发混动系统一举也更容易理解,毕竟此时联手戴姆勒,就有机会借其技术在混动市场攻城略地。

当然,在本土车企强化混动领域布局的同时,也势必有不少海外车企希望借机扩大在中国地区的销售,目前来看,丰田、日产等车企似乎正在做相关准备。据悉,日产汽车未来三年在中国推出五到六款混合动力车型,其中包括畅销的轩逸(sylphy)轿车。

从戴姆勒的角度来看,这似乎也是其与吉利合作的背后用意之一。正如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大中华区业务的唐仕凯(Hubertus?Troska)所表示,过去几年来,戴姆勒们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强劲势头,并坚信中国将继续在创新、效率和规模效应方面带来巨大的潜力,“通过与吉利控股集团及旗下品牌的这一合作,我们不仅将深化在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布局,同时也将强化我们在未来全球汽车产业链中的优势地位。”

由此来看,至少在未来15年内,混动市场要热闹起来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传闻比亚迪将向戴姆勒供应刀片电池?

继大众集团入股国轩高科之后,又一家德系汽车巨头——梅赛德斯-奔驰日前也加入了“争夺”中国电池企业的行业。就在上周末,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孚能科技”)发布公告称,在该公司即将于7月完成的科创板IPO环节中,梅赛德斯-奔驰旗下全资子公司——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戴姆勒大中华”)将作为重要的战略投资方参与其中,其缴款金额为9.045亿元,未来将持有孚能科技大约3%的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在梅赛德斯-奔驰随后对此事的“官宣”中还透露,双方还签署了一项全面的商业合作协议,孚能科技将在未来十年中为梅赛德斯-奔驰在全球推出的电动汽车新产品阵容提供动力电池。根据该协议,双方也将联手研发和产业化领先的高能量密度电池,通过更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令孚能科技在动力电池研发和生产上的优势得到进一步释放。此外,孚能科技在欧盟和美国建立电池生产厂,并且自筹建之初就将按照碳中和工厂来设计。

“戴姆勒大中华对孚能科技IPO的战略投资以及双方长期的供应伙伴关系,展现了孚能科技领先的电池技术实力和全球角色的重要性。”孚能科技董事长兼总裁王瑀博士表示:“我们期待与梅赛德斯-奔驰进一步深度合作,为其卓越的产品提供可持续的电池供应保障,从而支持其电动化战略。”

相较于大众集团入股的国轩高科、以及动力电池“行业龙头”宁德时代,孚能科技似乎没有那么出名。那么,梅赛德斯-奔驰究竟看中了这家公司的哪些优势呢?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02年,里斯本技术大学理学博士王瑀在美国硅谷成立了美国Farasis能源公司,并于2009年回国创办了孚能科技,并将美国FARASIS能源公司新型锰酸锂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产业化,主要从事高科技、新能源、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系统生产,为新型嵌入式电动汽车提供动力电池配套。

有数据显示,2019年孚能科技动力电池装机量为1205.6MWh,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中排名第7位,2017年、2018年分别排名第7位和第5位。与市场占比51%的宁德时代相比,占比1.95%的孚能科技体量看似并不突出。

不过,在软包动力电池领域,孚能科技产品出货量和装机量在2017年、2018年连续2年排名均为全球第三、中国第一。而且孚能科技也是在中国实现了第一批三元软包动力电池量产的企业。

当前,孚能科技的国内主要整车企业客户包括德国戴姆勒奔驰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汽集团等。截至2019年末,已为超过12.5万辆新能源汽车提品和服务。去年9月,孚能科技拿下向戴姆勒供货的购大单,这无疑也为本次入股奠定了基础。

此前,孚能科技已完成4轮融资,其中2018年C轮融资50亿人民币。孚能科技在册股东46个,包括国风投、国科投资、国新基金、发改委引导基金、兴业银行、交通银行、北汽产业投资等。

5月20日,孚能科技科已成功在科创板注册,并将于近期上市。孚能科技募资约34.37亿元,用于年产8GWh的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孚能镇江三期工程)和补充运营资金项目,来解决当前的产能不足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在国内“不香”,但软包电池在国际市场上蓬勃发展。2019年,全球销量排名前十的新能源乘用车中,软包电池配套上升至?4?款。全球软包动力电池?企业?LGC、SKI、AESC等已为大众、奥迪、日产、现代起亚、通用、雷诺等车企配置了多款主流车型,其中,大名鼎鼎的日产聆风(Leaf)就使用软包动力电池,该车型自2010年12月上市至今,总销量已经突破50万辆。

所谓软包电池,是相比圆柱和方形这两种硬壳电池的一种叫法,其内部组成(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与方形、圆柱锂电池的区别不大,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软包电池用铝塑复合膜作为外壳,方形和圆柱电池则用金属材料作为外壳。

简要来说,软包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目前已普遍量产的三元软包动力电池平均电芯能量密度已达240-250Wh/kg,而同材料体系的三元方形动力电池能量密度为210-230Wh/kg)、安全性能好(如遇热失控可通过胀气释放热量,不会由于卷绕生产工艺带来内部温度和应力分布不均而带来安全隐患)、容量大且内阻小、电芯尺寸及形状设计灵活等优势。

当然了,虽然具有以上优势,但软包电池也存在工艺上更为复杂、成组效率低及成本较高等短板,尤其是三元软包动力电池电芯的自我保护性较差,在出现极端情况时容易被刺穿,因而在电池包环节需要加入金属防护层等给予更多的保护,会带来成本提升的问题。

而国内整车厂商对软包电池的质量控制、使用寿命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疑虑,再加上方形硬壳电池在集成效率和电芯厚度上更有优势、以及软包电池在原材料价格上难以与宁德时代等主流厂商相抗衡,这些因素都限制了软包电池在国内的市场拓展速度。

近段时间以来,主流汽车厂商为了确保动力电池的稳定供应以及对未来技术路线的全面把控,都在不断拓展多个电池合作伙伴,并且通过入股的方式更深度地参与技术研发之中,而这次戴姆勒大中华入股孚能科技,正是为了开展高新电芯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并大力提升成本竞争力,技术重点包括通过提高能量密度、缩短充电时间来实现续驶里程的大幅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梅赛德斯-奔驰已经与比亚迪、亿纬锂能、宁德时代、韩国LGC、韩国SKI、孚能科技等多家动力电池企业展开合作,并将在世界各地布局多达九家工厂组成的动力电池生产网络,而孚能科技这种相对弱势的电池企业,对于奔驰来说或许是更好的选择(可以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戴姆勒谈中国研发 技术中心2021年启用

韩国媒体TheElec近日报道,中国第二大电池制造商比亚迪正向戴姆勒提供磷酸铁锂(LFP)刀片电池。?

报道没有提供任何细节,但是传闻称戴姆勒(Daimler?)的代表到访了比亚迪的弗迪刀片电池工厂,对Pack制造部模组生产线进行了严谨而细致的现场审核,对弗迪电池的技术水平、快速响应能力及自动化生产水平表示了认可,不过比亚迪与戴姆勒双方对这一报道均未做公开回应。

目前,尚不清楚戴姆勒的哪些车型将使用比亚迪的电池。这家德国制造商此前选择了宁德时代作为其电动卡车的全球电池供应商,因此,比亚迪未来可能扮演的角色将很有趣。比亚迪和戴姆勒已经在中国建立了合资企业,并成立了豪华电动汽车品牌腾势(Denza)。

4月,比亚迪与丰田(Toyota)及日野(Hino)建立了合资企业,专注研究下一代动力电池。有传言称,福特也有意与比亚迪在中国进行合作。?另据Automotive?News?Europe报道,英国捷豹路虎(Jaguar?Land?Rover)也在与比亚迪寻求合作,比亚迪也可能会直接在英国本地设立电池生产中心,为捷豹路虎提供电池。目前,捷豹路虎官方尚未对与比亚迪的合作事宜做出任何声明。

根据Wood?Mackenzie的研究,磷酸铁锂电池在2015年的市场占比为10%,但预计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到30%。

电池安全性一直受到关注,一些车企过度追求三元锂电池的高能量密度,盲目攀比续驶里程,安全风险随之增大。3月29日,比亚迪正式推出刀片电池,通过结构创新,在成组时跳过“模组”,大幅提高了体积利用率,最终达成在同样的空间内装入更多电芯的设计目标。相较传统的有模组电池包,“刀片电池”的体积利用率提升了50%以上,续航里程已经达到了高能量三元锂电池的同等水平,更顺利通过了令后者望而生畏、难度堪比登顶珠峰的“针刺测试”。?

弗迪电池重庆工厂只是刀片电池的全球首个工厂,目前产能为2GWh,到今年年底可提升到13GWh,到明年年底全部达产至20GWh。除了重庆弗迪,比亚迪目前在深圳、西安、青海、长沙和贵阳均设有电池工厂,到2020年底弗迪电池的产能将达到65GWh,2021年和2022年包括刀片电池在内的总产能分别达到75GWh和100GWh。

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高居全球之冠,全球主流车企正积极抢攻这块市场。

戴姆勒集团旗下的豪华车品牌奔驰?(Mercedes?Benz)今年7月与孚能科技展开战略合作,向该公司出资人民币9亿元,持有其约3%股份,开展高新电芯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大力提升成本竞争力,技术重点包括通过提高能量密度、缩短充电时间来实现续驶里程的大幅提升。

戴姆勒董事会成员、负责大中华区业务的唐仕凯(Hubertus?Troska)曾表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并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我们已经与一些实力强劲的中国伙伴们开展互信合作,不仅致力于本土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也以此增强我们的全球竞争力。通过首次入股中国动力电池电芯制造商,我们将进一步挖掘与中国高新科技合作伙伴的合作潜力,以支持我们在全球范围推进电动化战略。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在中国的本土研发、生产和购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汽车之家?行业]?戴姆勒正越来越重视中国本土化研发生产。2005年开始,戴姆勒开启建设中国研发力量,站在15年的时间节点,戴姆勒举办一场媒体沟通会,回顾了其在中国市场的研发历程,并分享研发事业发展的新经验、新思路。

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安尔翰(Hans?Georg?Engel)出席这次媒体沟通会,作为中国市场研发、平台管理、供应商管理负责人,这是他首次与中国媒体面对面交流。

15年里,戴姆勒中国研发团队从最初的10人发展到1000余人规模。与奔驰在中国市场的消费者群体一样,戴姆勒中国研发团队有着显著的年轻化特征,平均在32、33岁,其中有90%是中国工程师。与此同时,戴姆勒本土化供应商也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安尔翰谈到,这得益于中国本土供应商的成长。

『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安尔翰』

里程碑意义?技术中心2021年落地

早在2005年,随着奔驰E级车作为首款国产车型投产,戴姆勒开启了在中国的本土研发。2009年,戴姆勒在中国开设高级设计中心,该工作室目前涵盖内饰设计、外观设计和用户界面设计三个团队。

2014年起,位于北京的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中国研发中心正式启用,成为戴姆勒在德国以外最全面的研发机构,主要负责招募和培养顶尖本土人才,深入了解中国市场。

此外,戴姆勒合资企业福建奔驰汽车有限公司于2013年成立研发中心,并成为德国以外的首个梅赛德斯-奔驰轻型商务车研发基地,业务涉及产品研发、原型车以及整车和零部件测试。该中心的设计、建设及用设备均与戴姆勒全球同一标准,拥有轻型商务车产品研发所需的先进仪器和试验室。

『戴姆勒研发技术中心』

安尔翰透露,作为戴姆勒中国研发体系的最新成果,戴姆勒研发技术中心将于2021年初投入运营。技术中心毗邻乘用车生产基地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将助力提速奔驰新产品的国产化。

该技术中心总占地面积达5.5万平方米,配备全球尖端测试设备,可对整车和零部件进行电机、充电、动力总成、底盘、车内空气质量、尾气排放以及噪声、振动和声振粗糙度(NVH)等测试,并拥有可实现整车及耐久性测试等各种功能的一个整合车间。此外,中心配备检测实验室、车间及面积达1800平方米的仓库,测试车专属停车位多达300个。

安尔翰介绍,技术中心的落地,对于戴姆勒中国研发有着里程碑意义。技术中心将帮助戴姆勒更高效、更全面地在中国进行产品测试。目前,一些零部件和整车需要运往德国进行测试,技术中心启用后,更多的测试项目可以放在中国进行。

与此同时,更多的内部技术放行也能够在中国本土完成。他介绍,戴姆勒每个零部件在研发成熟后、进入量产前,会有这样的内部认证。以前所有内部技术放行都是在德国总部,未来新的中国技术研发中心将完成一些技术的内部放行工作。

他进一步表示,技术中心将成为德国之外最强大的技术研发中心,并将在整个戴姆勒研发网络中扮演重要角色。

戴姆勒此前的研发团队,已经产出一系列本地化结果,包括了进一步提升的产品舒适性、专属设计的全新零部件、定制化的智能互联功能等等。

下一阶段,结合戴姆勒全球战略,中国研发团队也将围绕电动化和数字化展开更多工作。

瞄准碳中和目标?推进“电动为先”战略

不论是出于保持技术领先的考虑,还是出于政策合规的考虑,转型电动化对戴姆勒来讲都十分必要。

戴姆勒旗下梅赛德斯-奔驰品牌正在加速推进“电动为先”战略,在48伏智能电机技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汽车等各领域共同发力。

此外,梅赛德斯-奔驰将在2021年推出大型纯电车型架构(EVA)平台,并推出更多全新纯电车型。按照规划,至2025年,纯电动车型在全球销量中占比为25%以上;至2030年,插电式混合动力及纯电动车型将占全球销量的50%以上。至2039年,梅赛德斯-奔驰品牌致力于实现乘用车新车型阵容的碳中和,以及对城市中心区域空气质量的零影响。

『奔驰EQC』

中国市场对于戴姆勒电动化转型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一方面,中国是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豪华车用户群体中呈现年轻化的特点,对新技术有一定的期待和接受度;另一方面,在动力电池技术技术上,中国市场也有一定先发优势。

戴姆勒坚持自有研发与合作研发齐头并进的策略。围绕动力电池核心技术,戴姆勒已经9亿元入股中国动力电池供应商孚能科技,与其达成深度绑定式合作。今年8月,戴姆勒又宣布与宁德时代达成合作协议,为奔驰提供电芯、模组及电池系统。

在动力总成方面,戴姆勒也在与中国车企有着更深度的合作。不久前,戴姆勒和吉利联合发布信息,双方将利用各自的全球研发网络,共同开发用于混动技术的下一代汽油发动机,在欧洲和中国的发动机工厂生产。

软件定义汽车?加速数字化进程

“未来汽车一定以软件来定义”。安尔翰谈到,基于这一判断,戴姆勒也在数字化领域加快行动。

戴姆勒曾宣布自研MB.OS操作系统,预计在2024年发布。通过这一操作系统,戴姆勒将实现对车辆架构及用户界面的控制权。

与此同时,戴姆勒与英伟达合作,开发用于汽车下一代计算平台,该平台将支持从远程软件更新(OTA)到自动驾驶的所有内容,技术成果也将在2024年落地应用。

戴姆勒与英伟达是此前合作的延续,两年前,戴姆勒就与英伟达、博世达成合作,三方共同推进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的发展。

在国内,戴姆勒围绕车内智能化发展,推出了MBUX智能人机交互系统的版本,拥有优化的用户交互界面设计、中国市场专属的数字化服务,还包括了对粤语和四川话等中国方言的自然语音识别功能。

面向自动驾驶领域的探索也同步展开。为了适应中国独特的交通环境和路况,戴姆勒持续推进自动驾驶和智能互联领域的技术研发。今年7月,戴姆勒成为首家获得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牌照的国际汽车制造商。而早在2018年,戴姆勒和博世在北京联合举行了自动代客泊车技术在中国市场的首次展示。

2017年,为加速开发更为安全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戴姆勒加入百度Apollo自动驾驶开放平台,并成为首批成员兼Apollo理事会单位。目前,戴姆勒与百度双方正基于Apollo平台,开发特定场景下的车联网和自动驾驶功能。与此同时,戴姆勒也在与阿里巴巴深化合作,以提升消费者的数字化体验,奔驰的车载互联功能与阿里巴巴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已实现链接。

全文总结

作为戴姆勒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中国汽车市场举足轻重,尤其是在2020年疫情冲击全球之后。奔驰在中国市场的消费者,平均年龄仅为35岁左右,这是其在全球最年轻的客户群体。随着消费需求升级、市场竞争加剧,想把握好中国市场,无疑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戴姆勒中国研发技术中心的落地,正体现了其不断加大本土研发投入的决心,也将进一步助推其电动化和数字化战略的落地,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更符合其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文/汽车之家?肖莹)